详细内容

金属络合染料的发展历史

金属络合染料按其发展历史,可分为五代产品。
第一代是酸性媒介染料,1904年开发,是将染料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与金属(铬)络合,以提高染料的各项牢度,弱酸浴染色,适宜的pH值为4.5-5。
第二代是1:1金属络合染料,即染料分子与金属(格)原子之比为1=1,国内称酸性金属络合染料,以示其需在强酸浴中染色之意,适宜的pH值为2-2.5.这种染料最早开发于1914-1919年,如派拉丁(Palatine)染料、宜和仑(Neolan)染料。
第三代是一般的1=2金属络合染料,即染料分子与金属(格)原子之比为2:1,但染料本身不带可溶性磺酸基团,国内称中性染料,以示此种染料可以在中性浴中染色,实际是弱酸性浴为多,适宜的pH值为5.0~6.0.这类染料的代表为依加仑染料((Irgalan),最早开发于1951年。
第四代是新的1=2金属络合染料.它与一般1=2金属络合染料不同之处,是在染料结构上带有可溶性磺酸基团,并有单磺酸基团与双磺酸基团之分。单磺酸基团,如兰纳克隆(LanacronS)开发于1962年,双磺酸基团,如阿西多(Acidol M)开发于1970年,均用弱酸浴,适宜的nH信为5.0-6-0。
第五代是改良的1:2金属络合染料及与活性染料的混合型。属于这类的染料有兰纳洒脱(Lana Set)和兰纳山(Lanasan CF),最早开发于1983年,适宜的染浴pH值为4.5-5.5。
第一、二代都是较老的染料品种,酸性媒介染料由子铬盐的污染环境,正在逐渐地被取代。1=1金属络合染料,由于需要在强酸中染色,影响羊毛的手感和纤维强度等,正在逐渐减少使用。另一方面,染料与工艺的改革,采用不太强的酸染色,仅是权宜之计。
整个1:2金属络合染料,近几年来不管是国外或是国内都呈发展趋势,国外发展的更快一些,这是与羊毛产品要求更高的染色牢度,适应国际羊毛局的机可洗标准分不开的。但是1:2金属络合染料也有色谱不全,鲜艳度不够等缺点。所以为了全面适应羊毛产品高产量、高质量(包括鲜艳度)的要求,国外又开发出第五代以金属络合染料为主的羊毛用染料。